据了解,广宁想稻里田园综合体项目是广宁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江屯镇单元)产业导入板块的子项目。项目根据江屯镇全域整治要求,依托广宁茶、江屯米、龙须菜、山茶油等名特优新农产品基地,联动村居风貌整治、千亩连片耕地农用地整理、河流生态修复,打造集农业生产、农业社会化服务、农耕研学、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康养度假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项目在相关设施在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不破坏生态与景观环境、不影响地质安全、不影响农业种植、不建设永久设施的前提下,建设广东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村镇、互联网+农文旅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
该项目规划范围3450亩,其中涉及江合村2024亩,以普洱茶、江屯大米为主;涉及新坑村1426亩,以龙须菜为主。
项目第一产业计划种植江屯大米1500亩,玉米500亩,龙须菜500亩,其他蔬果500亩(大棚种植),一产预计投入2000万元。
第二产业主要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育秧中心、烘干中心、供应链中心、植物工厂等,预计投入建设3000万元。
▲广宁想稻里田园综合体项目半山龙须集效果图
汶水村党支部副书记黄美成正带领村民在花生地里辛勤劳作,清除杂草,仔细查看花生的长势。看着花生苗茁壮而茂盛,黄美成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赤坑镇
汶水村党支部副书记 黄美成
今年村里第一次尝试种植花生,长势不错,当前花生已进入成熟关键期,半个月后就可以收成,预计亩产400斤。按一亩花生榨120斤花生油计算,上半年我们村集体有10万元左右的收入,全年可增收20万元。
据悉,这片55亩的耕地,之前因农田干旱缺水和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等原因,逐渐沦为撂荒地。为统筹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持续推动“小田变大田”破解土地撂荒和碎片化耕种难题。
汶水村经济联合社则组织工作人员逐户走访动员,通过耐心沟通,成功将分散在69户农户手中的55亩零散耕地整合起来,打造成集中连片的种植区。这一举措,让闲置的“沉睡资产”转化为“活资产”,释放出经济潜力。收获后的花生将榨成花生油销售,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总结地方“小田并大田”等经验,探索在农民自愿前提下,结合农田建设、土地整治逐步解决细碎化问题。
1盘活存量建设用地
广宁县采取“全县一盘棋”策略,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盘活和释放农村存量建设用地,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优质项目落地提供坚实的土地要素保障。
2耕地集中连片整治
实施“小田变大田”等工程措施,统筹推进耕地集中连片整治,破解耕地“碎片化”难题,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为农业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3低效工业用地整合
对零散低效工业用地进行整体策划和整合腾挪,破解工业用地破碎化问题,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工业产业集聚发展。
4生态功能提升利用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产生的经济效益,反哺农村环境品质提升,改善乡村生态功能,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