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研究中心
首页
软件服务
智慧房产
智慧规划
智慧国土
测绘服务
智慧国土
不动产调查与测绘
土地勘测定界
地下管线调查与入库
土地利用现状与调查
村镇地图
基本农田改造
城市更新调查与测绘
智慧规划
规划电子报批
历史建筑调查与测绘
规划核实
测绘成果
测绘成果
其他服务
地名地址调查与入库
城市部件调查与测绘
欧科动态
欧科资讯
行业动态
关于我们
关闭
首页
软件服务
智慧房产
智慧规划
智慧国土
测绘服务
智慧国土
不动产调查与测绘
土地勘测定界
地下管线调查与入库
土地利用现状与调查
村镇地图
基本农田改造
城市更新调查与测绘
智慧规划
规划电子报批
历史建筑调查与测绘
规划核实
测绘成果
测绘成果
其他服务
地名地址调查与入库
城市部件调查与测绘
欧科动态
欧科资讯
行业动态
关于我们
锚定“三年初见成效”目标!汕头擘画城乡融合发展新图景
时间:2025-06-13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也是最大潜力板。2022年12月,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以“百千万工程”破题,吹响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战略号角,以县镇村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全省全域高质量发展。
站在“三年初见成效”的重要节点上,汕头的实践颇具样本价值。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两年多来,汕头扛起重任,全市上下以热火朝天的干劲、攻坚克难的韧劲、比学赶超的拼劲,全面掀起强县促镇带村的火热实践,突出做好“特”“美”“聚”文章,统筹推进“1+4”五大板块建设,在人居环境、产业发展、城镇建设、风貌提升、改革创新,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数据是最有力的注脚:2024年,汕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95.03亿元,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9.0%;在“2025年度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位列第71位,“2025新京报网红城市潜力榜50强”中位居第7名,城市综合实力持续跃升——这是产业能级与城市魅力的双双突破。
人居环境
全域清整焕新貌
绘就城乡宜居底色
在金平区,一架架无人机飞上天开展全域巡查式航拍,“天眼”精准定位水体黑臭、空地闲置、屋顶脏乱差等整治盲区,形成问题清单,各责任单位根据清单开展整改提升。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这套“网格巡查+数字赋能”的智慧系统发挥了大作用,2025年以来,金平区累计清理村庄生活垃圾约8300吨,清理沟渠池塘水体漂浮垃圾超1000处,拆除乱搭乱建、违章建筑4500平方米。
良好的人居环境是城乡发展的底色,也是提升群众幸福感的直接体现。汕头市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将其作为扮靓村容村貌、推动“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之举。全市累计拆除乱搭乱建59.42万平方米,开工改造老旧小区664个,完成城中村试点改造3个。村庄清洁行动中,累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163.39万吨、水体漂浮垃圾12.14万处。新建1万个智慧停车位和46个“口袋公园”,建成135个海绵城市项目,完成中心城区30座垃圾转运站提升改造,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新建城镇污水管网178公里,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9%。
杏花公园,原本的卫生死角如今已成为一处宜人的城市绿肺。
为进一步推动镇村环境整治,汕头聚焦典型培育,强化巡视整改成果运用。针对省委巡视组综合评价为“差”的3个省级典型镇和10个省级典型村,全力推动人居环境等重点领域问题整改到位,并举一反三,持续建强建好省首批4+51个典型镇村,精心选树培育省第二批6+88个典型镇村,以点带面促进全域提升。
特色产业
“三新两特一大”引领
激活县域经济动能
潮阳区,全省“百千万工程”首家产业数字化赋能中心——潮阳纺织服装产业数字化赋能中心项目去年启动建设。这是潮阳区加快推动纺织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潮阳区成立数字化转型工作专班,制定出台纺织服装行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和支持纺织服装产业数字化发展的若干措施,组建深圳龙华—潮阳产业协作纺织产业数字化生态联盟,推动全区工业企业以数字化为引领深化技术改造。全区现拥有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1家、高新技术企业53家、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1家,累计推动302家规上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
我市加力提速推进产业扩量提质和集聚发展。图为“四个一体化”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
产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撑。汕头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发展思路,以贸促工、以工兴贸,正加速构建工商并举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新能源领域,“四个一体化”的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落户濠江区,全球最大的40兆瓦级六自由度测试平台加快建设;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全国首个跨境专用通道试点已吸引近600家企业顺畅运营,立讯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中心建设如火如荼;新材料产业方面,全市首个绿色新材料产业园区在潮阳区开工,金平区光华科技建成国内首条万吨级退役磷酸铁锂电池产线。传统产业的链式改造同样亮点纷呈。纺织服装产业构建起从纺纱、织造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总投资超300亿元的汕头国际纺织城建成使用;澄海区推动175家玩具企业实施数智化改造,总投资超200亿元的玩具创意智造基地(万洋众创城)等绿色智慧园区加速建设。2024年,汕头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06.54亿元,增长8.7%,依托深汕对口帮扶协作建立的“1+7+7”园区共建体系,带动总投资237亿元的36个深圳帮扶合作项目加快建设。
城镇建设
以人为本强基建
构建新型城镇化格局
初夏的南澳岛,山海间氤氲着醉人的芬芳,漫山的相思花如金色云霞。作为“山海后花园”,南澳县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契机,实施“八项行动”全域增绿。2024年累计种植乔木5780株,完成林分优化100亩,乡村绿化植树4.7万株,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如今,环岛路与中岛路沿线风貌焕然一新,低空观光、滨海绿道等场景串联起“生态+旅游”新业态,海岛全域构建起“文旅渔体”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2024年旅游接待量突破1000万人次,综合收入达40亿元,全国桨板赛、海岸赛艇等国家级赛事相继落户,一幅海岛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图景正徐徐展开。
城镇建设关乎百姓的安居乐业。汕头坚持以人为本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大抓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持续擦亮城市幸福底色。在城镇建设中,汕头精准把握民生关键环节,以规划先行引领新型城镇化发展。《南澳县深入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方案》出台实施;潮阳区紧抓县级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以“一城三园区”产城融合新模式促进城镇建设与产业发展有机融合。目前全市28个乡镇(含10个典型镇)已全面完成建设规划编制,谋划推进城镇建设项目490个。
交通与公共服务配套的跨越式提升,让城乡居民生活更加便捷。粤东规模最大综合铁路枢纽——新建汕头站一期站房建成启用,潮汕环线高速京灶大桥正式通车,漳汕铁路、粤东城际铁路等项目全面铺开,加速构建汕潮揭“半小时通勤圈”。169家“长者饭堂”、58个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成,“汕头呼援通”服务超3.6万人;新增365个托育服务机构、8460个基础教育公办学位,21个城乡教育共同体实现区(县)全覆盖,“万名医师下乡”工程与潮医智库、潮师智库的成立,为基层医疗教育注入强劲智力支撑。
风貌提升
串点成线塑特色
彰显潮汕人文气质
在不久前的5·19中国旅游日,澄海区东里镇迎来不少游客。东里镇历史文化遗存丰富,拥有丰富的潮侨资源和深厚的人文底蕴。“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东里镇增强典型村引领效应,全力提升镇域带动能力,以首批典型村头冲村为重点,培育10个典型村,其中,头冲村围绕农文旅融合,推进电商产业相关项目;石丁村围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发展模式,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园、休闲农庄等项目;观一村依托樟林古港资源完成名人IP文创项目等。全镇绿美行动已植树3.25万株,2024年种植乔木1.66万株,打造“美丽庭院村”10个。东里镇还结合潮侨资源和人文底蕴,建设融合海丝元素入镇口通道、古港特色美丽示范主街古港西路等,不断补齐“七个一”建设短板,全力推进连村连片整治。
澄海区东里镇石丁村全力打造“田绿水清 闲来石丁”乡村农旅新品牌。
城乡风貌是城市的“名片”,汕头以典型培育为抓手,走好差异化发展路径,突出串点连线拓面,努力答好环境整治、风貌管控、美丽圩镇、绿化美化四道题,塑造潮汕特色城乡气质。在风貌管控方面,汕头出台经济特区潮汕传统民居保护条例,印发《汕头市乡村农房建设风貌管控工作指引》等系列文件,引导建设“潮汕风格、汕头特色”宜居农房。全市已完成沿街建筑立面改造37公里、农房风貌品质提升约2.2万户,谋划推进3条高铁、6条高速等超600公里交通沿线环境提升,打造2条“双20”线路(飞行调度20分钟、飞行路程20公里)。
汕头“百千万工程”城镇建设加力提速。图为南澳县台湾街风貌。
绿化美化行动让城乡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市建成“四小园”超1万个,投入乡村绿化资金1.75亿元,新植株苗木69万株、主题林超250个,完成“县镇村”绿化全年任务的170%,生态底色更加亮丽。
改革创新
破题“人地财”瓶颈
激发城乡发展活力
今年春天,濠江区在全区产业发展大会上,进行30个项目签约、开工,掀起大抓产业、奋进高质量发展的热潮。这是濠江区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成果。濠江区抓住深圳南山区对口帮扶协作契机,以“濠”易办政务服务品牌为突破口,推动线上线下政务服务深度融合。线上依托数字化平台落实多项“指尖即办”“自助速办”,企业“零跑动”比例超8成;线下设立企业服务专窗,组建专业代办团队,为企业提供全周期“一站式”服务。产业协同上,与南山区共建“双向飞地”,形成“研发在南山、转化在濠江”的合作模式,吸引深圳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团队入驻,推动区域产业资源与创新要素优化配置。
一个个改革创新举措,正在激发城乡发展活力。汕头聚焦“人地财”要素瓶颈,开展“营商环境提质年”行动,上线“秒批秒报”事项1107项,与30个地市合作开展“跨域通办”事项1341项。在人才要素方面,汕头首创“产教融合+特色培训”双轨模式,技能人才总量达75.75万人。资金要素方面,金平区创新“政府+银行+保险/担保”协同机制,撬动贷款金融近37亿元;潮南区设立全省首个区级信贷风险补偿资金,为89家企业发放贷款1.32亿元。土地要素方面,全市“工改工”带动新增产业用地超1.5万亩,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8个、近6万亩。在集体经济领域,全市872个行政村(涉农社区)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超20万元,21个超1000万元,35%行政村年收入超100万元。
利用潮侨资源,形成海内外乡亲反哺家乡的热潮。第二十二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与第十届世界潮商大会的举办,促成168个意向投资项目、近300亿元资金落地;“百千万·桑梓情”公益行动筹集资金超8亿元,启动小公园“番客街”十大项目建设,1521家企业(个人)在“6·30”活动中认捐11.37亿元,创历史新高;持续用好建筑业央企助力“公益+微利”平衡机制,促成73个项目合作;“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信息平台注册企业达1170家,开展帮扶项目976个,投入帮扶物资约5亿元。
番客街效果图。
城乡融合不是简单的发展均衡,而是通过县域特色激活形成增长极,通过镇域节点强化打通循环链,通过乡村价值转化培育新动能,最终实现全域发展势能的系统性跃升。随着“百千万工程”进入聚力攻坚、提升突破的关键阶段,汕头将继续拿出头号势头、头号力度来抓,以“特”"筑基、以“美”"塑形、以“聚”赋能书写城乡高质量发展的汕头答卷,助力广东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路径。
来源:汕头融媒集团、广东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协会
上一条
广东省2025年第三批24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获省级批复
2025-06-16
下一条
珠海:入选全国案例!三角岛生态修复“变形记”→
2025-06-12
分享到
返回列表
总部:020-32210158 文旅:13825037869 13808881398 自然资源:13609716073
2080586392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