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科资讯/

沉淀历史,延续根脉——以汕尾市捷胜镇为例

时间:2021.02.25

汕尾市捷胜镇为广东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之一,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本文将围绕捷胜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中历史文脉保护展开探讨。

一、捷胜镇的历史文脉特征

1.胜镇基本情况

捷胜镇,位于广东省汕尾市城区东南侧红海湾畔。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朝廷为保沿海安全,命“千户”侯良择地捷琅埔建筑城防。城刚建成,倭寇来犯,吏民倚城英勇抗击,大败来犯之敌,大功告捷。为纪念此役,取“捷琅埔”之“捷”字,后加战胜之“胜”字,故名“捷胜”。建城六百多年,人文历史、文化积淀、文化遗风、诗画艺术等源远流长、底蕴深厚,素有“文化古城”之称。

沉淀历史,延续根脉——以汕尾市捷胜镇为例

2.历史文脉分析

  • 选址格局

捷胜镇整个选址体现着山、水、城的和谐,东与红海湾经济开发区毗邻,西与新港街道大华半岛接壤,北与东涌镇连接,南濒南海。海域中分布有莱屿岛、龟龄岛等,境内有大伯山、虎洞山、烟墩山、云山。自东向西错落分布着石狗湖、双石湖、沙坑湖、东坑湖。

捷胜镇历史文化悠久,有距今六千年至三千多年的沙坑北、沙坑南、东坑南、牛肚南、沙角尾等遗址。

沉淀历史,延续根脉——以汕尾市捷胜镇为例
  • 文化基因

佛道之风。捷胜有着丰富的寺庙和宫观资源,如明代初年的观音堂,具有建城标志的城隍庙、五土四社稷,明崇祯年间的云山寺、云海寺等。

文儒教化。捷胜城内有许多古代学堂的遗址,如内文阁、古祠堂,人文荟萃。

戏曲余韵。白字、西秦、正字等地方戏剧有浓厚的群众基础。

红色热土。捷胜有着爱国主义精神的悠久传承,有明末清初爱国志士、为抵御敌寇牺牲的“七老将”,近现代以来还有纪念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至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革命烈士纪念碑。

沉淀历史,延续根脉——以汕尾市捷胜镇为例

二、捷胜镇历史文脉保护和整治对策

1.提炼核心景观要素,确定综合保护体系

通过普查确定需要保护的保护性建筑、历史环境要素等历史文化资源,根据捷胜特色,将保护要素分为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文化环境,从建筑遗产、乡镇街巷等维度建立多层次保护体系,重点针对保护范围、保护性建筑、古树名木等划定保护范围线,更好地保护捷胜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同时,结合捷胜的产业发展需要,分类别提出历史建筑的利用引导方向。

2.修复传统建筑,重塑文化体验

保护和修复传统建筑,拆除对传统风貌有冲突的建筑,深度挖掘捷胜文化内涵,重塑生动、深入的文化体验。根据捷胜现有文化基因,确定佛道之风、文儒之风、戏曲文化和红色文化的保护主题,打造捷胜的文化名片。

3.应用数字化保护,实现动态管理和共享

在历史文脉的保护过程中,保护管理工作水平对历史文化资源的留存和价值发挥有着重要影响,可以通过信息管理平台进行动态监管,落实管控要求,加大保护力度。借助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为活化利用和历史文化资源信息共享提供技术保障,更好地弘扬传承历史文脉。

广州欧科基于“保护利用”的文化遗产工作核心,结合历史文化资源在保护、管理和应用方面的实际需求,综合运用地理信息、大数据、云计算和多媒体等技术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全面整合,打造全链条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体系,为增强文化吸引力和传播力赋能。